发布时间:2021-03-09 08:35 点击数: 次
常用治疗皮肤癣病的抗真菌药物有:
①灰黄霉素:灰黄霉素已基本为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所代替。是一种窄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治疗头癣,该药不宜用于非皮肤癣菌感染。灰黄霉素能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抑真菌细胞分裂,干扰真菌DNA的合成而抑制真菌的生长。
②制霉菌素(nystatin):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曲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最高。临床主要用于口腔、消化道、阴道以及体表的真菌感染,常与广谱抗生素合用,以防止真菌引起二重感染。
③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是一种亲脂性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其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作用更加专一。该药口服吸收良好,主要在肝脏代谢,具有高亲脂性、亲角质性特点,在体内某些脏器如肺、肾及上皮组织中浓度较高,但由于蛋白结合率很高,所以很少透过脑膜,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也很低。临床主要应用于皮肤黏膜和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有抗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孢子丝菌、暗色丝孢霉、着色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的活性。
④氟康唑(fluconazole):是水溶性抗真菌药物,高度选择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黄曲菌、皮炎芽生菌等有抗菌作用。临床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真菌感染,如隐球菌性脑膜炎、复发性口咽念珠菌病等。该药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既可口服又可静脉给药,不良反应较少,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偶见肝、肾及造血功能异常。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食物、抗酸药H2受体阻滞药的影响。空腹口服本品可吸收给药量的90%。氟康唑抑制华法林、苯妥英钠、磺脲类降糖药和茶碱等药的代谢,使后者血药浓度升高,故联用时应加强监护并调整其剂量。
⑤特比萘芬(terbinafine):属烯丙胺类口服抗真菌药,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并使角鲨烯在细胞中蓄积而起杀菌作用。口服后主要分布于皮肤角质并可长期留存,对皮肤癣菌的效果要优于念珠菌,一般用于治疗甲癣和皮肤癣菌感染。不良反应较少,偶见消化道反应、暂时性肝酶升高等。有研究证明,特比萘芬和三唑类药具有协同作用,从不同环节影响麦角固醇的合成。体外观察特比萘芬、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分别作用于30株耐药白念珠菌,不仅无拮抗作用,大多数两药联用时最小抑菌浓度降低至少2倍。另有研究证实,特比萘芬与伏立康唑也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