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0 08:36 点击数: 次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单次或多次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以往对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仅认识到皮肤原发性刺激及迟发型变态反应。随着对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它至少可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速发型接触性反应、光毒性及光变态反应、系统性接触性反应、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的非湿疹 样接触性反应等几类。按其发病机理不同可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主要由强酸、强碱、斑蟊和某些刺激性较强或浓度较大的化学物质引起。此类无个体选择性,且无潜伏期,任何人接触均可立即引起皮肤急性炎症。
(2)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此型主要是迟发性变态反应。是由于接触某种刺激因子(过敏原)作用于皮肤和粘膜后、仅有少数具有特异性过敏体质的人发病,初次接触后并不立即发病,而往往经过4-20天的潜伏期(平均7-8天)使机体先致敏,如再次接触该物质后,可在12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72小时)即可发生皮炎。此类过敏反应是接触性皮炎中最常见者。
(3)速发型接触性反应:是较新报告的一类接触性反应。代表病为接触性荨麻疹。反应在接触某种物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并在24小时内消退。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为一过性潮红、红斑、风团及湿疹样改变等。去除接触物后炎症反应可以很快消退,可由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机制引起。
(4)光毒性及光变态反应:又称为光敏感,指皮肤接触或全身吸收某种物质后,再照光所引起的皮肤反应。其中由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反应称为光变态反应,由非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反应称为光毒性反应。
(5)系统性接触性反应:指对某种变应原接触致敏后,再全身吸收该物质所引起的皮肤反应。可表现为泛发性湿疹、汗疱疹、血管炎等。如镍过敏者,食入镍后可发生双手汗疱疹样改变;对庆大霉素过敏者,肌注庆大霉素可以发生泛发性湿疹;对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敏者,内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发生泛发性湿疹等。
(6)非湿疹样接触性反应,除经典的湿疹样改变外,接触性皮炎还可表现为多种非湿疹样类型的反应,如毛囊炎样、剥脱性皮炎样、扁平苔癣样、多型性红斑样、紫癜样等。这类患者虽然数量不多,但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