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3 14:17 点击数: 次
脂溢性脱发在中医学中一般认为属“发蛀脱发”范畴。发蛀脱发又称为蛀发癣、虫蛀脱发。中医古代文献对本病有过较系统的描述,如许克昌在《外科证治全书》中著述“蛀发癣、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干枯作痒,由阴虚热盛,剃头时风邪袭入肌腠搏聚不散,血气不潮而成。”本病属于风、癣类皮肤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总因先天禀赋异常、湿热郁阻肌肤,致使肌表营卫失调,腠理不固,脉络瘀阻,精血对毛发的滋润涵养受阻,从而影响毛发生长、发根不固而致毛发渐脱落。或因风邪外袭以致风盛血燥,肌表营卫失调,腰理不固,毛发失于濡养而致毛发逐渐变软变细,发根不固而脱发。还有患者禀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而致精血日渐亏虚,毛发失去濡养而脱落。一般认为早期以血热风燥、脾胃湿热较为多见,而后期多为肝肾不足。
总之,凡见头发稀少干焦或枯黄,伴干性脱屑而痒者,多为血热化风化燥所致;头发粘腻或如油涂水洗,伴湿性脱屑而痒重者,常由湿热上蒸所为;有遗传倾向,病久者,多为肝肾不足。其病变在毛发,病位在脏腑,尤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