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8 09:21 点击数: 次
中国推拿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术渊源、师承关系、主治对象,秋及地域人文等原因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与分支,在当今推拿学术领域均有相当的影响。
一般而言,推拿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较长的发展史。并在一个地区内流传而且有一定的声誉。第二,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为指导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擅长的主治范围和独特的练功及专业训练方法。第三,每一流派都有其独特手法(主要手法)和多种辅助手法形成套路。
基于以上的特点,当今中国推拿的流派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流派均以其各自的历史源流学术理论、医学风格,以及适用范围而自成体系。而一些推拿大家或者某些流派的传承人往往忙于临床诊治,或者仅尊崇口口相传,致使许多宝贵的推拿诊疗经验至今仍散在于民间,而养能及时系统地著书立说。因此,本章仅就一些文字记载较为详细的流派做一简介。
【流派简介】
罗氏正骨起源于清初中期,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传至20世纪上半叶,已到第五代,代表人物是罗有明。罗有明(1904—2008 ),女,清光绪三十年生。罗有明从小跟在三世单传 的祖母罗门陈氏身边长大,并成为罗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她习医重于中医正骨(创伤科)和罗氏中医药,祖母卒后就继随堂伯父罗心柱习针灸方药,以期能以医术济世。新中国成立后,罗有明随解放军某部二分院进驻北京东郊双桥迟家窑,从此在双桥行医。因疗效明显,20世纪50年代就名扬京都.被患考誉为“双桥老太太”、“双桥老太太骨科”、“双桥老太太骨科圣手”等。“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治愈数以万计的骨伤患者,遐迩闻名。
【学术思想】
罗氏正骨法,尊崇四部经典与神农本草,阐发精研于伤科;求实际不莺高远;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其正骨法诊疗要诀讲究“天人相应”“阴阳相合”。其正骨手法核心是“五言三十七字令”及22个触诊手法。其正骨手法特点是稳、准、轻、快,讲究三兼治,一法多用和多法共用。
罗氏正骨法有继承有发展,重点在发展。罗氏认为在特色伤科(正骨法)临床运用中,要融会娴熟的基本诊断手法、治疗手法要领及功用.同时配合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的技能.只有掌握手法中的要领?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法诊断时,要通过拇指检查,根据指力的敏感度,判断出患病部位的增生、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条索样物、异响声、温觉、凸凹、生理曲线畸形等。在治疗手法上?视其损失的部位和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法,基木手法除传统的正骨八法外,还有拉、顶、蹬、扳、拔、捏点压、捧拢、复贴、旋转等,而复贴手法可始终贯穿整个治疗手法之中,这是罗氏诊疗手法的总特点。
【手法操作】
罗氏要求手法整复时要掌握“稳、准、轻、快”“两轻一重"或一轻一重“”三定点“的治疗原则。手法诊断时,应用八字触诊推拿按摩手法.即触、摸' 顶、捏、推、拔、横、扒、揉、压十法。治疗基本手法有37种,广泛用于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具体手法包括:接法、端法、提法、捏法、按法、推法、拉法、扳法、复贴法、扳拨法、分离法、挂法、推转法、摇摆法、回旋法、分筋手法、理筋法、解痉法、点穴法、揉压法、拍击法、脊柱旋转复位法、摇晃伸屈法、牵引法、分骨法、反折法、拿法、旋转屈伸法、拔伸牵引法、捻法、运法、搓法、掐法、侧掌手法、按摩法和表面抚摩法。
【临床经验】
罗氏正骨流派强调要遵循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的法则,认为气血不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正骨前必须要详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认为骨折的同时必伴有伤筋。对于关节错缝,也要遵循“骨当正,筋当顺”的原则,疏通气血,消肿止痛,使肌筋平复归位,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同时还需要从先后天两方面来维持骨骼健康。
【传人著作】
罗氏正骨流派代表人物有:罗有明、罗有明之子罗金殿、罗有明之侄罗金官等。
史明焱个人简介
专业特点
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五年本科,学士学位。曾坐诊燕郊罗有明(双桥老太太)中医骨伤门诊,跟随恩师罗素霞主任医师(罗有明之小孙女)学习正宗罗氏临床正骨手法。
擅长治疗
颈、腰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网球肘、脊椎小关节紊乱、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筋出槽骨错缝等各类颈房腰腿病痛骨伤疾病。尤其擅长治疗头痛、腰腿痛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滑膜炎。临床与实践相结合为许多病人解除疼痛,受到患者的好评与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