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疾病科普 > 中医皮肤科 >
  • 脂溢性皮炎为何也叫脂溢性湿疹?

    发布时间:2021-03-14 11:04 点击数:

      脂溢性皮炎是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本病可能是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继发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加之皮肤表面游离脂肪酸增加,刺激皮肤而引起。皮脂溢出过多一般与遗传因素、精神神经障碍、内分泌失调(特别是雄激素水平增高)及代谢异常有关。此外,化学性刺激、洗头过勤、卫生习惯不良及汗液刺激等均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脂溢性皮炎的皮损开始往往局限在头皮,症状加重时可向面部、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部,甚至脐窝、耻骨部及腹股沟等部位发展。以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容易发病。损害初起多为毛囊周围红色小丘疹,随病情发展可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或鲜红色斑片,边界一般清楚,其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本病呈慢性经过,皮损扩展可侵犯全身,常自头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甚至发展为红皮病。由于搔抓可以继发感染引起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等,亦有处理不当而发生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变者。脂溢性皮炎因其皮损与湿疹相似且可能伴有湿疹样变,因此也叫脂溢性湿疹。

      特应性湿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特应性皮炎)又称特应性湿疹、婴儿湿疹、屈侧湿疹、播散性神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湿疹等,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具有产生IgE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婴儿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居多,皮损无显著特异性,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