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3 08:09 点击数: 次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多由肺热引起颜面、胸背皮肤发疹如刺,挤压后可见头部呈黑色,体部呈黄白色透明状粉汁,故称之为肺风粉刺。也有称之为酒刺、粉刺、面疮的。中医古籍对本病多有论述,其中一些经典方药至今仍在临床上使用。如《诸病源候论·面疮候》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描述了本病的症状。《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指出了病因和治法,如:“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医宗金鉴·肺风粉刺》论述较为全面,如:“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工也。”《外科启玄》也指出本病由“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而成”。
从病因病机来讲,一般认为本病常由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有肺热、脾胃湿热、热毒、血瘀痰凝等不同类型。①肺热型:肺部感受风邪或内热炽盛,致肺热熏蒸,蕴阻肌肤而发病。②脾胃湿热型:由于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结于肠内,不能下达,返而上蒸,阻于肌肤而成。③热毒型:外感风热毒邪,致血热炽盛,气血失调,郁阻肌肤而发本病。④血瘀痰凝型: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成痰,郁而化热,阻滞经络而成瘀,痰瘀相合,凝滞肌肤而发病。此外,情志失调及某些化学因素亦可加剧本病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