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05 08:06 点击数: 次
尾蚴皮炎和钩蚴皮炎均是由寄生虫侵入人体皮肤导致的皮炎,它们都会引发剧烈瘙痒。
尾蚴皮炎又有血吸虫皮炎、游痒、沼泽痒等不同名称,是指人类或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人体时,在局部所引起的一种以瘙痒性丘疹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反应。本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禽类或畜类血吸虫,种类繁多。此外,人类血吸虫(在我国主要是日本血吸虫)引起的尾蚴皮炎是血吸虫病的早期表现,这已为大家所熟知。
本病主要流行于水稻种植区,患者多为农民。人们通常在接触疫水后,受到大量尾蚴的侵袭而感染。尾蚴到达皮肤后5~10分钟即可引起剧烈瘙痒,在局部出现暂时性的水肿性红斑,几小时后可消退,但继之又出现水肿性丘疹或丘疱疹,为绿豆至黄豆大,可有红晕。皮疹主要限于接触水的部位,一般以下肢为主,对称分布,但亦可呈泛发性。一般3~4天发展到高潮,停止下水后5~7天逐渐消退,病程有自限性。
钩蚴皮炎亦称钩虫皮炎,是由钩虫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而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俗称土痒疹、粪毒、粪疙瘩等,为农村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钩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可引发钩虫病。钩虫的卵在土壤中孵化出具有感染力的丝状蚴,当人赤脚下田或用手挖土时,便可被其感染,钻入皮肤而引起钩蚴皮炎。钩虫丝状蚴侵入皮肤后数分钟局部即有刺痒感,1~2小时后该处出现斑疹或水肿性红色小丘疹,奇痒难忍,1~2天内皮疹变为含淡黄色液体的疱疹。皮损好发于手腕、足踝下方及手足边缘部位,尤以指(趾)间皮肤柔软处多见。皮疹被抓破后常继发感染,如无感染,常在1周左右即可消退。
两病的治疗均以止痒、消炎、防止感染为原则。一般可用含1%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止痒洗剂,每日搽多次。亦可外涂1%薄荷或5%樟脑酒精溶液及其他止痒霜。伴有感染时可搽2%龙胆紫液、2%碘酊或抗生素软膏。瘙痒剧烈者可内服抗组胺类药,如扑尔敏、赛庚定、安太乐、息斯敏、特非那丁等。中药可用野菊花、金银花各15克(或土花椒10克,加食盐少许),煎汤洗患处,每日2次,以止痒消炎。
对血吸虫病的尾蚴皮炎,在治疗皮炎的同时,还应积极进行驱虫治疗,常采用三价锑制剂。对钩虫皮炎尚可用透热疗法,即用53℃的热水浸泡或热敷皮疹处,不仅能杀死钩蚴,亦能止痒。粪便中如查出钩虫卵者,还需给予驱虫治疗,可用阿苯达唑(肠虫清)04克,顿服。
在预防方面,均应加强粪便管理,同时搞好个人防护。下田劳动时宜穿防护衣、防护鞋,涂防护膏。